作者导读
很多外感发热都会表现为寒包火的状态,一方面肌表怕冷明显,另一方面又觉得体内一团火。
如果患者体内平素就有痰邪,痰毒受里热煎熬,阻塞上焦气机,又有外寒包裹压迫,內不能降、外不能泻,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就会非常严重。
此时光知道寒包火的格局还不够,还要明确病邪在何脏何腑,然后精准用药,方能取得捷效。
文末我写了很长的按语,可供参考。
图片
宝宝发烧流黄稠涕、剧烈咳嗽、腹中灼热而身恶寒:精准用药一剂热退人安!
作者:tsp南极
2025.1.15
缘起
一天,一位朋友请我治疗其宝宝的发烧,由于孩子咳嗽剧烈,很担心会不会感染了什么病菌、诱发了肺炎。
刻下症状
怕冷,被子拉开给她扇冷风,宝宝自述脸、腿、脚怕冷风吹。
宝宝自述心里烦,自述感觉肚肚有火,好烫的感觉,虽然觉得腹中烫,又不想把被子掀开散热。宝宝自述想吃冰冷的东西。
嘴巴、眼睛、鼻子很干。但是喝水量并未比平时增加。
身上干燥无汗。
有点鼻塞,我们感觉宝宝吸鼻子时有鼻涕在鼻腔里。鼻涕量少,颜色黄绿,粘稠。
咳痰,咳不出。比较难,宝宝自主无法排出痰。我们感觉宝宝咳嗽时有很重的痰音。
食欲一般。
腹胀。咳嗽时总放屁。躺下来拍打腹部时,能听到肚子跟拍打熟了的西瓜一样,有阵阵回声。小腹部胀痛。
平时没生病的时候怕冷也怕热;夜里容易怕热,喜欢蹬被子,手摸凉凉的东西。
大便不规律。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小便顺畅,晨起黄,其他时候淡黄或清亮。
补充:
刚发病的时候,先是咳嗽,接着脸颊滚烫、嘴巴很热很干,鼻孔也热也干。
辨证
纯粹的风寒外感、太阳病表证,患者应该恶寒发热、并不恶热。
纯粹的阳明病,胃肠热邪极重,应该是发热、不怕冷、反而怕热。
而这孩子一方面体表怕冷,一方面腹中觉得热,这是典型的表寒里热,即所谓的寒包火。
我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就将分析结果告诉朋友,令其勿要慌张:
图片
我再说仔细一些:
恶寒、鼻塞、流涕、无汗,确实是有些表证、表寒的。但是大家看看,这个肌表的淤堵其实非常的轻微!并没有肢体疼痛、全身紧绷憋闷之类的肌表严重闭塞淤堵的状态。因此我决定不用麻黄剂,对这个宝宝使用最轻柔温和的治法,选取辛温解表剂中最温柔体贴的那一个药物——葱白!
心烦、自觉肚子里有火好烫、想吃冰冷的东西。嘴巴、眼睛、鼻子很干——体内的热邪还是很猖狂的。按理说这个情况应该使用石膏剂,但是正如我否决了麻黄一样,我决定退一步,使用更温柔的芦根。芦根一方面可以解除烦热口渴,另一方面本身就可以促进里热外透。芦根清热力量比石膏弱很多,但是外透的趋势更强。
鼻涕黄绿粘稠——治疗鼻涕就如同治疗咳痰,黄粘稠的鼻涕可以类比使用黄粘痰的治法。这提示肺中有痰热。咳痰咳不出、咳嗽时有很重的痰音——这说明肺中痰阻很严重了,黏糊糊的痰糊住肺脏,气机就没法正常升降。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此处明显是热痰!浙贝母、瓜蒌、枇杷叶、天竺黄等寒性祛痰药物呼之欲出。
腹胀、咳嗽时总放屁、拍打腹部有鼓音、小腹部胀痛、大便不调——这个情况很明显,肠道里头是有积气、有淤堵的。像这种咳嗽的时候总放屁,很明显就是肺与大肠间的气机相互影响的表现。使用大黄剂令人顺畅的拉一通大便之后,大肠中的毒素外排,人体下部的气机就会通畅起来,小腹部位的胀痛就会消失。但是注意,我这里并没有打算用大剂量的大黄。只需要使用足够多的降肺化痰、肺肠并治的药物,肺气通了,大便是可以顺畅自通的。这种通过治肺来通大便的方法是非常温柔的,对孩子很好。我决定只使用大黄1g,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剩下的任务交给瓜蒌、紫菀、杏仁等肺肠同治的药物。
处方
葱豉汤、前胡止嗽汤、升降散合方加味
山东大葱的葱白2根(切碎),淡豆豉12——葱豉汤原方
荆芥6,前胡15,桔梗6,炙甘草6,苦杏仁15,枇杷叶15,白前12,紫菀15,陈皮12,天竺黄12,浙贝母15,芦根15,全瓜蒌12——郭永来前胡止嗽汤原方蝉蜕15,炒僵蚕9,姜黄6,生大黄1克(必须称准,同煎,不用后下)——升降散原方+鸡内金12,鸡矢藤12——消化积滞。鸡矢藤同时可以清解肺热,多面手+大米手抓一把
1剂
解析
1.这里升降散非常关键,起到表里分消的作用。蝉蜕辛凉外散热邪,与葱豉汤合力促进透表。而大黄与前胡止嗽汤中的化痰药物配合,令痰邪(有形的实邪)内降。两路排毒通道并行并发,这才是关键。
2.这里大米的用法是参考江西老中医张善修的经验:调胃桑菊饮:小孩因肺热而发烧多日不退、咳嗽不止,此方平淡稳妥中见神奇
我之前讲解调胃桑菊饮的时候,在文末分析过,可供参考。
2025.1.16
反馈
一剂吃完顺利退烧,同时咳出黄黏老痰:
“南师,宝宝昨日没有午休,没法盖被出汗。下午给她用二煎汤剂泡脚,晚上服用完第二次汤剂后,彻底退热,目前已稳定,没有反复。
昨晚20:50宝宝入睡前咳得比较厉害,但是咳了好些痰出来,入睡后就很稳定,一直到凌晨五点突然咳醒,咳了好一会儿咳了些痰后,睡着了直至早上八点醒来。睡醒起床没怎么咳。
目前咳嗽已好大半,咳得时候还是有痰浊音,咳痰也不是很轻松。”
图片
再看发来的问诊单前后对比:
身上不再怕冷风吹。
心里烦、肚肚有火好烫、想吃冰冷的东西等症状痊愈。
嘴巴、眼睛、鼻子发干痊愈。
鼻塞痊愈。
痰已经可以咳出,不过得费点劲,浓浓浑浊的一坨老黄痰。
咳嗽时不放屁了。
腹部的鼓音痊愈。小腹部胀痛痊愈。
图片
图片
【南极按:咳出浓浓浑浊的老痰,这是最好的反馈!】
图片
辨证
我一看这个症候变化,感到很高兴,处方还是非常对症的,我分析道:
吃了化痰药物之后,可以把痰吐出来了,这是好事情。痰咳出来,肺部的炎症才会消退。王孟英的医案中有大量这种患者,本来痰出不来的,化痰+升降气机之后,就有痰了,王孟英原话是“得痰渐吐”。咳出来浓浓黄黄的一坨老痰,这要是留在身体里头那是很大的危害,现在咳出来了,好的很。
大便通、腹胀减轻——这是肠道中的毒素被清空的结果,这是大黄的功劳。紫菀、瓜蒌等肺肠同治的化痰药也起到了辅助作用。
怕风冷均消失——卫气成功布敷体表。葱豉宣通阳气,化痰药降下肺脏痰涎,升降散表里分消,妨碍卫气运行的因素全部铲除,然后卫气即可畅达布敷。
图片
处方
前方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
再吃三剂药,但是第一剂只用葱白一根、生大黄降低为0.5克。
后两剂则去葱白、大黄。
这是因为虽然已经成功的出汗、通便,但还是担心气机出入不通畅,所以将葱白大黄都减半,再吃一剂巩固。后两剂则彻底去掉,以清理肺中痰涎为主。
结果
三剂吃完,霍然而愈。然后调理一下体质。
图片
图片
南极按
一、伟大的葱豉汤
温病大家王孟英非常赏识葱豉汤,书中记载:
《温热经纬·卷五方论·葱豉汤》
365站群王孟英
叶氏“春温篇”,于新邪引动伏邪,亦主是方。盖此汤为温热初病,开手必用之剂。
王孟英把葱豉汤认为是温病初期的必用之方,这地位可就是非常高了,类似于仲景桂枝汤、麻黄汤的地位了。
没有仔细研究过温病学的读者总是认为治温病就是狠狠的清热。那怎么温病学家还用温热的葱白呢,是何道理呢?
无独有偶,蒲辅周老先生就非常喜欢用葱豉汤与银翘散的合方来治疗温病初起。
其实如果能够明辨体内气机运行的路径,就可以轻易理解这一用法:
这里的葱白严格来说不算是在解除肌表的淤堵郁结,因为这种患者虽然身上有很明显的恶寒,但是却没有非常剧烈的身体疼痛,说明体表闭塞并不十分重,顶多就是鼻塞、流涕会稍微像表证一点而已。
一方面患者会觉得自己体内好热、人很烦躁,另一方面又觉得皮肤很寒,这其实就是人体内外气机无法沟通的一个现象。
热力全都憋在体内(故里热),卫气无法正常通行肌表(故表寒)!
里头的热如果能够顺利流通到体表去,那么这个恶寒就会迅速消失!
如果是没有整体观的人来用药:
见到体表的寒,就纯粹用温热药,狠狠的用桂枝汤、麻黄汤类方,里热就会急剧加重,最后可能让患者咽喉化脓腐烂。
但是如果见到里头有热,不顾卫气无法抵达体表的气机格局,只知道狠狠的给他清热,用一些黄连之类的苦寒药。那不好意思,热就被压抑在里头,憋着出不来了,那更不用想着退烧了。这就是温病学家口里念叨的凉遏!
正确的治法是,使用辛温复辛凉法,而且辛凉药物要占主导。辛温药物只是一个强化流通阳气的作用,来引导体内的热抵达向体表。
因为辛温药物的辛窜之力是要比辛凉药物更强一些的,这里其实是取其辛味,并不是取其温性。
这个治法其实我之前也讲过:调胃桑菊饮:小孩因肺热而发烧多日不退、咳嗽不止,此方平淡稳妥中见神奇有的时候我会用小剂量的荆芥、防风、苏叶来完成这一使命。
葱白有个好处,它本身是富含不少汁水的,而且营养物质也比较充分,可以补充体内的津液损失。而温病最容易损害津液,治疗温病的时候,最需要保护的就是津液了!
蒲辅周老先生形容葱白是“辛润”、“汗而不伤”。现在大家知道这里的润指的是啥意思了吧!
不过要注意——如果患者已经发展到了恶寒非常轻微,甚至不恶寒的时候,说明体内的热已经成功抵达了体表,这个时候就不太需要辛温药物来宣通卫气了!恶寒越轻微,葱白剂量越小。
二、必须重视肺中痰阻
使用任何辛温包括辛凉的药物,一定要注意一下肺里头有没有痰阻。
图片
当上焦肺脏痰阻比较厉害的时候,一定要用足量的化痰药物!
解表药物是一个向上向外的作用力,如果不加足量的化痰药物,那么这股作用力就会把这个痰往上顶,让人咳嗽憋闷得更厉害。
肺脏与肌表皮毛是直通的,如果肺脏的气机被痰邪阻塞严重,痰就会妨碍气机达表。这种时候哪怕用麻黄都很难得汗,即便出汗也没法退烧,甚至于令胸中滞闷难受,这都是痰邪升逆的缘故。
所以一定要使用足够的化痰药物把胸中的痰干掉,不要让它兴风作浪!
痰邪让开道路了,那些解表剂才能把津液推向皮肤!
(1)70岁老人大叶性肺炎、肠梗阻、反复高烧40℃、说胡话、住院治疗无效:经方大合方挽回!
(2)ICU里捞人:80岁老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反复发热、神识昏聩、情况危急,中药力挽狂澜
(3)发热不退、胸闷胸痛咳嗽、屡经误治,三焦并治而愈
(4)支原体肺炎大半年没好透、体质明显变差、反复生病发烧:纯中药力挽狂澜
以上医案值得研究参考,由于患者都存在严重的痰阻,因此我在透表的时候,也配合了足量的化痰降痰药物,解表与化痰都足够有力,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气机升降!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