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针灸歌诀歌赋皆有其特色,且其用穴精简,值得学习。但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分散学习不免过于繁复难记,且不易掌握何穴在何病中较为常用,若将分散的歌诀综合起来,以病症为纲目,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找出治病取穴的共同规律,而可一目了然相同病症的共同治疗穴有哪些,如此,在临证时将更能精简取穴,也更有助于提高疗效。本章将《灵光赋》《杂病穴法歌》《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以下简称《卧岩》)《通玄指要赋》《百症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肘后歌》《兰江赋》《席弘赋》《标幽赋》《胜玉歌》《玉龙歌》《玉龙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等古歌诀综合起来,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哪个穴最常用,是为治疗该病的特效一针,可以作为我们一针疗法的借鉴与参考。
下面就以病症为主,将各家歌诀分类综合对比简析如下,由于内容甚多,篇幅较大,在此仅就头面五官、四肢部分略做分析,其余部分可根据古歌诀自行分析。
![365站群VIP](/images/vip3.png)
一、头面五官
1.头痛
偏正头疼--列缺。(《灵光赋》)
偏正头疼--列缺、太渊。(《杂病穴法歌》)
偏正头痛--列缺、太渊。(《席弘赋》)
头痛不忍--丝竹空。(《通玄指要赋》)
头痛--强间、丰隆。(《百症赋》)
偏头痛--悬颅、额厌。(《百症赋》)
偏头痛--列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肘后歌》)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兰江赋》)
头痛面肿--合谷。(《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头痛不忍--丝竹空、风池。(《卧岩》)
头疼发热--外关。(《杂病穴法歌》)
2.头风头痛
偏正头风痛--丝竹空、率谷。(《玉龙歌》)
头风头痛--申脉、金门。(《标幽赋》)
头风头痛--风池。(《胜玉歌》)
3.头风
偏正头风(有痰饮)--风池。(《玉龙歌》)
偏正头风(无痰饮)--合谷。(《玉龙歌》
头风--上星、神庭。(《玉龙赋》)
头风--囟会、玉枕。(《百症赋》)
头风眼痛--上星。(《玉龙歌》)
头风眼痛--上星。(《胜玉歌》)
头风呕吐眼昏--神庭。(《玉龙歌》)
头风偏正及心惊--申脉。(《兰江赋》)
简析:古歌诀中治疗头痛最常用的一针穴是列缺,其次为太渊、丝竹空、风池。外感头痛可取外关。治头痛也常在脚上取穴,一般头痛常取申脉,其次取金门,头顶痛取涌泉,有痰作怪取丰隆。在头部局部取穴则前额以上星、神庭为主。
4.头晕
头晕目眩--风池、合谷。(《卧岩》)
头晕目眩--风池。(《通玄指要赋》)
头风目眩项强---申脉、金门、手三里。(《杂病穴法歌》)
头痛眩晕---百会。(《胜玉歌》)
简析:头晕局部常取风池穴,其次取百会穴,远处可取申脉、金门、手三里。
5.头面病
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杂病穴法歌》)
头面诸症--合谷。(《玉龙歌》)
头面之疾--至阴。(《肘后歌》)
头部之病--列缺。(《兰江赋》)
眉间疼痛--攒竹。(《玉龙歌》
面肿---合谷、内庭。(《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面肿虚浮--水沟、前顶。(《百症赋》)
面上虫行--迎香。(《百症赋》
头腮面颊红--通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简析:“口面合谷收”“头项列缺寻”为《四总穴歌》歌诀,合谷、列缺均为古人治疗头面病常用要穴,在歌诀中可得明证。
6.目疾
眼疾--晴明、光明、合谷。(《席弘赋》)
眼目之症--临泣。(《兰江赋》)
目疾--行间。(《通玄指要赋》
目疾--晴明、太阳、鱼尾。(《玉龙赋》)
目疾--足三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7.眼痛
365站群目痛头痛--攒竹、头维。(《玉龙赋》)
眼痒眼痛--地五会、光明。(《标幽赋》)
眼痛--清泠渊。(《胜玉歌》)
眼痛-合谷。(《通玄指要赋》)
眼痛--合谷、晴明。(《卧岩》)
8.目赤
两睛红肿而痛--晴明、鱼尾。(《玉龙歌》)
眼痛血贯睛---太阳针出血。(《玉龙歌》)
目内红肿--丝竹空、攒竹。(《胜玉歌》)
目痛血翳--太阳。(《玉龙赋》)
眼热之红--内迎香。(《玉龙赋》)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玉龙歌》)
赤眼--迎香(出血)、临泣、太冲、合谷。(《杂病穴法歌》)
脑昏目赤--攒竹。(《通玄指要赋》)
眼昏目赤--攒竹、太阳。(《卧岩》)
9.目昏
目昏血溢--肝俞。(《玉龙赋》)
目眩--鱼腹(即承山)。(《席弘赋》
肝血少目昏花--肝俞(补)、三里(泻)。(《玉龙歌》
目眩--支正、飞扬。(《百症赋》)
眼昏--攒竹、头维。(《玉龙歌》)
目昏不见--二间、太阳。(《卧岩》)
目昏不见--二间。(《通玄指要赋》)
10.视力模糊
目中漠漠--攒竹、三间(目中漠漠即视物不清)。(《百症赋》)
目视暄(目视即视光异常)--养老、天柱。(《百症赋》)
瞽目--肝俞、命门(瞽目即肝肾阴虚之青盲、暴盲)。(《标幽赋》
雀目肝气--晴明、行间。(《百症赋》)
眼目似云蒙--太冲。(《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11.落泪
泪出--临泣、头维。(《百症赋》)
眵瞬冷泪--临泣、攒竹。(《卧岩》)
眵汨冷目(眵汨音“痴密”,即眼内分泌物)
眼烂冷泪--大骨空、小骨空。(《玉龙赋》)
12.眼睛其他
风眩目烂--大骨空、小骨空。(《玉龙歌》)
胬肉攀睛--少泽、肝俞。(《百症赋》)
眼胬肉攀--晴明。(《灵光赋》)
目动--巅髎、人迎。(《百症赋》)
目黄--阳纲、胆俞。(《百症赋》)
简析:眼疾局部取穴以晴明最常用,远取以肝胆经穴为主,可取行间、临泣,其次可取合谷、光明、手三里。眼痛远取合谷最常用,其次为地五会、光明、清泠渊,近可取攒竹、头维。目赤可针局部之攒竹,其次可针晴明。在太阳穴或内迎香针刺出血尤佳。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目昏或视力模糊着重补肝,远取手部之二间、三间(其次取养老、支正), 足部之行间、太冲(其次取飞扬),中取肝俞,皆与木或肝有关。近则可取攒竹、 睛明。落泪以临泣最常用,此似亦为临泣取名之原因,配穴可用头维、攒竹。远取亦可针大骨空、小骨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