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活力 清明|阳气升化加速,要少吃助湿生湿的食物
📚《月令七十二候解集》讲:“物至此时皆以洁齐”
⬆️⬆️清明阳气到达顶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世间万物迎来阳气升发力极强的时候,人体的气血也会向外发散,腠理开合,将冬藏的垃圾都排出体外
❌但这段时间的“倒春寒”就给我们身体当头一棒,天气忽冷忽热的,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绵绵的,这种燥湿夹杂会大大加重脾胃负担,很多人出现早起痰、鼻涕变多了,脸色有些发黄,觉得身体沉重舌苔都是泛白的……
‼️出现各种“寒湿”的症状💦💦
特别是清明前后雨水增多,生痰生湿的食物一旦落入你的肚子里,就很容易湿困脾乏,中焦运化无力,相应也会出现较多的阳不化气,身体痰饮、上热下寒、虚火燥热等问题通通都来了
🙅🏻♀这4样食物要少吃甚至不吃:
1⃣红枣,虽养气血,但质黏滋腻,《随息居饮食谱》直言“多食壅气助湿”
2⃣桂圆:性热质黏,痰湿体质要慎食,《药品化义》指“甘甜恋膈,湿浊内生”
3⃣榴莲:性热助火,食后湿与热胶结成痰,《岭南采药录》载“湿热痰盛者忌”
4⃣糯米:黏腻碍胃,不仅难运化,还会滋生痰湿,《饮食须知》称“多食滞经络,生痰涎”
借助清明🌿升清降浊的力量,把身体长期积攒的湿/浊/寒/毒都排出体外
❶ 薏米
《神农本草经》载:“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下气”
.
清明地气升腾,湿浊上泛。薏米性凉味淡,如天然“祛湿筛”,专攻三焦水道淤堵,化解头身困重、大便黏腻等湿浊困脾之症
.
可以试试 三仁粥:薏米30g+白扁豆20g+茯苓15g煮粥,晨起连喝7天扫净肠道湿浊
——
❷ 赤小豆
《本草纲目》称:“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逆”
.
赤小豆形似肾,入心小肠经。清明阴雨绵绵时,其红皮能走血分,白肉可清湿热,像一把“排污刷”扫净血中浊毒
.
可以喝三豆饮(赤小豆/黑豆/绿豆煮水代茶)或者清明清肠汤,赤小豆50g+冬瓜200g+排骨焯水同炖1小时,喝汤吃肉通利三焦
——
❸ 茯苓
《用药心法》载:“茯苓淡渗,利窍利湿,导浊生新。”
.
清明地气挟湿毒,茯苓如“九蒸九晒的天然海绵”,既能吸脾胃痰湿,又可引肾中浊水从膀胱而出
.
茯苓怀山糕:茯苓粉50g+怀山泥100g+蜂蜜揉团蒸20分钟,当早餐健脾化湿
🌸🌸清明佳节
让我们与春天同行,思念与希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