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中药偏方白血病(血癌)的病机病因分类和倪海厦治白血病方法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多在内在虚损、阴阳失和、脏腑虚弱的基础上温热毒邪等乘虚而人所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小儿绝大多数为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类。急性白血病在小儿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但以3~5岁最多见。本病属中医“血证”、“疤积”、“血虚”等范畴。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CML)
年轻型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JML)
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ATL)
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慢性骨髓细胞性白血病,儿童中比较常见的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较多见,多发于青年和儿童。它的特征是不成熟白血球剧增,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约占5%以下。这种不成熟白血球剧增的现象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
慢性白血病的特点是过多地制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细胞,这些细胞(白血球占多数)因此过多地存在在血液中。慢性白血病一般出现在成年人,少见于儿童。
图片
早期主要症状
感染发热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感染发热是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结果。易导致各种细菌、真菌感染,且较一般人易扩散和难治愈。其表现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窝组织炎、肛周脓肿、肠炎、膀胱炎等。特别是肺炎和胃肠道感染,可致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体温超过38.5℃,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
贫血
约有60%以上的患者存在贫血。因患者血红蛋白减少,病人的首发症状就是贫血,且进行性加重,主要特征为皮肤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急、多汗等。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此特征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为常见。约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颈、锁骨上窝、腹股沟等处,触摸到淋巴结肿大;腹部深触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脾。当然,肝脾肿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脓肿、肝癌等,都可有肝肿大。溶血性贫血、伤寒等,可有脾肿大,应在充分检查后,与上述情况鉴别。
骨关节疼痛
因白血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膜所致。这一特征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而又以儿童白血病居多。胸骨压痛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关节疼痛局部常无红、肿、热现象。出现以上症状后,患者及家属要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诊断,以尽早治疗。
出血
因血小板减少,白血细胞浸润小动脉、小静脉,使血管壁损伤,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可达67%~75%,常以皮肤淤点、淤斑、齿龈渗血、鼻出血最为多见。女性可有月经过多。部分病人还可发生内脏或组织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时,病人可有黑便或血便,泌尿系统出血时,尿液呈洗肉水样;视网膜出血时,病人视物不清,甚至失明;发生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常可突然死亡。
剧烈头痛
因白血细胞在蛛网膜增生,蛛网膜下腔发生狭窄,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所致。病人会出现剧烈的爆炸性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骨髓造血功能破坏引起的症状
容易发生青肿,点状出血:导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贫血: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持续发烧,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图片
各类白血病的特殊表现
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弥漫性出血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血小板数目上升,脾脏肿大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好发的年纪主要是在中年以后,尤其是老年人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是导致胸中膈淋巴腺肿大,往往压迫气管,导致“呼吸急促”咳嗽
成人T细胞淋巴性白血病:因为血中钙离子过高,导致脱水,意识不清,昏迷。
白血病的并发症:感染肠、功能衰竭、高尿酸血证、出血、肺部疾患、电解质失衡等。
图片
中医和白血病:
白血病属于中医急劳范畴,病因病机为毒热伤血,侵及骨髓,导致阴伤血耗,症见发热,骨痛,出血,贫血等。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与外邪入侵及内伤虚损均有关系。外邪即热邪与毒邪。热邪指温热、痰热、湿热、毒热等;毒邪指湿毒、淤毒、风毒等。发病机理为七情劳倦或饥饱不节致正气虚损,邪毒内伏,累及脏腑骨髓而致。

中医药治疗多采用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的法常见证型有:
热毒炽盛:常见于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急性发作期,证见发热或高热,烦躁不安,口干尿赤,或衄血,吐血,便血,或皮肤瘀斑,舌质绛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
痰凝血瘀:常见于慢性白血病,证见胸闷胁痛,或胁下颈腋肿块泛发,或腹部痞块,腹胀腹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乏力疲倦,舌紫,苔白或腻,脉沉弦或细滑。治宜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方用海藻玉壶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见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耳鸣心悸,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黯红,苔薄黄或光剥,脉沉细而数。治宜滋养肝肾,方用左归丸合三才封髓丹加减。
气血两虚:常见于白血病晚期,证见面色苍白,虚浮,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皮干发枯,衄血,咳血或呕血,便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虚大。治宜益气养血,常用人参养荣汤加减。
用于白血病的专方:哈尔滨的癌灵Ⅰ号,北京的抗白丹、青黄散,山东的锦棉片以及从华南三尖杉植物中提取的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注射剂)等,经临床证实对白血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白血病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药子、白药子、喜树根、棕树子、猪殃殃、鸭跖草、乌骨藤、水杨梅根、断肠草、农吉利、蛇泡、玉簪花、凤尾草、徐长卿、蛇六谷、菊叶三七等。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