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氛围 若学医多年,仍不知如何入门,希望这篇五千字的文章能成为您的“启蒙老师”

活力健康谷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运动活力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活力健康谷 > 运动活力 >
养生氛围 若学医多年,仍不知如何入门,希望这篇五千字的文章能成为您的“启蒙老师”
发布日期:2024-10-30 15:33    点击次数:198

近来身体不适,精力明显不够,但是每天加我的人依旧挺多,有就诊的,亦有讨论问题的,也有询问如何学习中医的

思来索去,还是写下这篇文章,希望给已经加我为好友,或者未加的友人,都能看到,都不必再问我相同问题,我也可以休息一下。也是自己的一个总结。

365站群

根据我的观察,读书多年,依旧迷茫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能沉浸于中医的。重点是沉浸,也就是心不沉,是浮起来的。

365站群VIP

也难怪,这本就是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人心浮躁也在所难免。

再者,从小生活的环境也不同,有多少人是真正愿意学医的,谁不是从语文,数学,英语读起的,大学懵懵懂懂选择了中医,开始了一条“不归路”。

我也观察到,能真正学好中医的人,是很重视内在的。举个例子(可能会得罪一些人)就拿拍照来说,可以花几个小时去p图,去旅游时,关注的不一定是这里的风景,而是如何在这里留下自己“美丽的足迹”,我觉得看到最多的就是橘子洲头那个场景了。这里不得不附上一首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很多人去和毛爷爷合照,但是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当年主席的情感呢)

我平时很少去旅游。如果我去,我会提前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风俗历史,这才是一个地方的魂。如果只是去网红点,拍几张自拍美照,精修一下,或者打卡几个小吃,配上美美的图就算来过,那也确实只是来过而已。

这其实并无对错,但就是这微细的差别,可以反应出我们看一件事是注重表面还是内核。

读大学的时候想着怎么过期末考试,大学毕业的时候想怎么就业或者要不要读研(读研为了更好找工作),读了研究生想着能不能进三甲,能发几篇核心,简历能写多好,毕业后,我到底在干啥。

不怪,一点都不怪,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也是不能专注下来的原因,你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哪里有心思放在中医上。

谁都是第一次读大学,高中老师也讲,大学是天堂(我那个学校真是天堂,压根没人管你),但是我自己是心气很高的那种人,高中时候保留的那种评优心,也带到了大一,所以努力学习啊,好好考试,大一拿了全班第一,后面我再去评奖,看到其他人掏出的一张张奖状,我人都傻了,评个奖好难,我是来干嘛的呢?我是来学医的,所幸我就不评了,专心学医吧。

也就是这个决定,一下就是7年。

大三的时候,学伤寒,当时任课老师说,如果大家伤寒可以到我的水平,就算入门,我是诚惶诚恐,我自己什么破水平还是知道的,但就是我这种破水平,在当时已经是把伤寒论背完一大半的人了,可以说全班真就我一个,大家都是同样的时间啊。这只能说明我们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有人会讲,背下伤寒论有什么了不起?背了就会用吗?

是,不一定背了就能用,那最开始谁懂路怎么走?不都是摸索吗,还有,历来大家,哪个不是随意引经据典的,不能我们背不下来就去酸,人家是真有本事的。

这里再说一次如何看待经典

四大经典,必读。伤寒论怎么学,没有定法,但是读熟,烂于心,这个毫无争议。你不要只信人家说的不需要背,懂个方证,辩证法就行,(有人说:背的都是傻子),你听了真不去背了,甚至都不读完,这才是真傻子。我不知道哪个伤寒大家是不会背,甚至没读完伤寒论的。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应该明白了,我大学前两年就有这种想法了,所以我说一坚持就是七年。很多人是直到很多年后才有的,但是最宝贵的时间却没有了。

我当时读研,其实也有过犹豫和焦虑,因为我听别人说研究生就是西医为主,很少能用中药,用也是敷衍了事,而且你得读博才能找到好的工作,你还要兼顾科研。后面我问了我的一个同门师兄(胡伟师兄,真正的中医人),他告诉我“师弟,不要怕,我在医院经常用中医”。就这句话,我觉得有盼头。加上我的导师也热爱中医,我更有盼头了。

事实也如此,我基本上每个科室都用上了中药,甚至急诊科我也用了许多中药,每个带教老师都给我机会,我现在想想,不是因为我多厉害,而是因为我足够热爱,他们愿意相信我。

这里的重点在于,你身边需要有榜样,身边有很多比你厉害的人,而是你也想成为那样的人,你会一直充满动力的。如果身边的人都不如你,或者都不注重中医,很有可能你会自满或者慵懒。所以环境也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天觉得自己进步的很慢,感觉进入瓶颈了,回头看下,你已经进步很快了。

自律很关键。我舍友,有每天有坚持锻炼的习惯,风雨无阻,他本身也热爱中医,每天都在读书,注意是每天,那进步快自然而然的。

学好中医我觉得需要具备以下四点

第一,学习好大学的教材。这个我一会单独拿出来讲。

第二,需要练功,体育锻炼。八段锦,八部金刚功,易筋经等,因为人是需要感受气血的变化的。

第三,需要明师点路。这个师需要是明,什么可以称之为明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参考《师说》

第四,大学是入门教材,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那就是经典。不仅需要我们注重方药,还需要懂针灸,推拿。易学

所以,想学好中医,哪有那么容易。

我再来谈谈教材,首先我不认同很多人说教材没有用,经典才是最有用。

首先教材是面向全国的,编委难道都没有读过经典?

还有,真的以为人人从小都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很深?

所以大学的教材很重要,可以给我们构建一个中医的初步世界观。

就是告诉我们,原来中医有这些东西,起码第一堂课,你的心里已经扎下了一颗中医的种子。

其次,他会引导你该怎么去学,人家中基第一章节也是气啊,第二节是阴阳,第三节是五行,一气分阴阳,阴阳分四象。这个排序不会没看出来吧?很有水平的好吧

但是过了许多年,依然有人会问你,甚至是医学生,我中医学习该看啥书。

不管你是读过大学,还是没有读过大学,你都是中医的小白,你需要初步构建中医的世界观,四大经典是锦上添花。懂我的意思了吗

就单独拿出来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脱口而出的。还有我再问,肝失疏泄的三个病机是啥,不仔细看的人是真的说不全的,因为你见到很多的是肝气郁滞,肝气亢盛。而你读到张锡纯讲黄芪治肝虚的时候愣住了,可能你怎么都不会想到教材里都讲了第三种就是肝气虚弱。

那说到这里,你能得到什么知识点呢?如果你能读完就想到

气的病理,气郁,气逆,气陷,不只是对于肝。那么恭喜你,你把后面的内容串起来的,可以举一反三了。

许家栋也经常提过,病机最后转归乃气血水火四证。

也就是了解气、血、水、火的生理、病理是你学中基要注意的。比如你学习脾胃的生理功能,知道水谷入胃,胃主消磨,脾主运化。学了肺,知道肺可以通调水道,学了肾,知道肾主水。教材是分开讲,方便你了解每个脏腑的功能,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啥?水的流动,火的流动,气血的流动。水火如何配合,气血如何配合。你已经学了中医的整体观,这会不会忘记了吧。

所以,大家真的有读好,读明白中基吗,又或者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加不起来。

所以我推荐很多人不同阶段再回过头读中基,真的听进去的,一定有苹收获。他虽然不能给你很高的提高,但是带你入门,足够了。

再说中诊,这本书很有水平,别人找你看病,你得会下诊断啊。你别老是说中医主辨证论治,辨病一样重要,很多病都有自己的独特病机。

人总是会问,哪本书舌诊讲的好,脉学讲的好。但是50%都是基本舌象不会分析的,甚至腻苔只知道痰湿。滑脉只知道痰湿和怀孕。基础都不牢固,谈啥升华。

再者,望闻问切,中诊里讲了很多望诊的注意事项,比如看面色,看口唇,看五轮,看头发,看皮毛。你临床上真的会忽略,会把眼光只放在舌脉。

我不否认有些人有绝技,但是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技术,所以老老实实稳固基础很重要。我给自己最后一年定的计划就是把教材都再读一遍。

中药,我相信50%的人没有记下来功效主治,80%的人没有记下来归经,四气五味。真的,这还咋提高呢?难道是看点文献,某某研究显示某个中药对某个疾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这里不得不说下我的认识

首先,中医的发展是需要结合现代医学,也确实有很多有意义的科研,就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青蒿素。但是对中药的科研始终有上限的。这个上限在哪里?

就是四气五味。现代医学看重的是这个药理成分,那是能提取分析出来的。

四气五味呢?还有方药之间的君臣佐使呢?

所以你拿着一个方去研究一个病,真的研究不出来啥。我用代赭石可以治疗吐血,我也可以用卷柏治疗。

我觉得扶阳派有个观念很不错,把方药上升一个层次,就是理法,所以创了桂枝法,四逆法,紫菀法,朱茯神法等等。

(我说这些不是去说这些研究没有用,而是要明白,两个体系不一样,世界观不相同的东西,会有很多无意义的研究。中医是讲守正创新,前提是守正,现在我们自己都不懂中医的辩证法,世界观,直接用西医的世界观去看,能真的有效创新吗?

所以中医学生需要有这个意识,才算入门的条件之一。)

回过来继续说中药,如果能意识到以下的内容,真的算是入门,如果还没有,再努力努力吧。

我当时学中药时就想了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按照书中说。人参补气,熟地补肾精,那人为啥还会死亡?快死的时候多吃点人参不就好了。

直到有一天我再次看到麻黄的功效,散寒发汗,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我又看了一下藏象,我当时直呼,我明白了。人是怎么观察到麻黄的功效的?难道是药自己写了使用说明书?而是人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的,是通过脏腑的表现从而发现总结。听我分析

发汗解表,人体内,肺主宣发,通调水道,而且肺气通于体表,可以体内的水带出人体。解表是因为外邪束缚了体表,导致水液外出障碍。

宣肺平喘,正常情况肺主宣降,喘为气逆,那自然是肺气不降。

利水消肿,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的代谢,膀胱气化。

说到底,真的是麻黄有这些功效吗?不是,而是肺,肾,膀胱本身的功能。

麻黄只不过是通过激发这些脏腑,来使其完成这些功能。

当归补血,真的是当归能补血吗?当归,当归,血要归来。肝主藏血,人体肝是血库,人体的血没有用完是要回到肝中,肝具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如果一个人血虚,用当归是为了让肝发挥这样的功能,让肝能够发号施令,把血再次回到肝中。但是如果人体就没有那么多血了,用当归也不行啊。你得健脾胃啊,因为脾虚才是气血生化之源,注意,是脾胃。而不是说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这恰恰说明人体最后治愈疾病,是机体的自愈力量,是脏腑,气血津液的力量,中药是顺势而为。而最重要的就是四气五味,归经,而不是这个药主治和功效。功效只不过是脏腑的功效,而四气五味则是不同脏腑所需,这样便有了归经。

我想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悟了,如果还没有,我再说一点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方剂学,太重要了,脑子里没有点方,怎么上临床。不是说你需要背几千个,几万个。而且你再背的过程中,你能体会到理法方药的含义。

解表剂十几个,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看似是药不同。但实际是理法有差异,理法的差异是病机的差异。你需要看到这一层才行。

我觉得说到这一步,如果还没有悟,还会问出怎么学,看啥书。真的需要再下点功夫了。

我讲的这些,都是最实在的,我并没有指导大家看什么书,书都很高,关键在于怎么看。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怎么有效去学习才可以入门。

最后,谈谈我个人认为在入门之后怎么才能学好中医吧,虽然我自己也在不断寻找,在努力提升。

学中医是一种信念

我还是用张锡纯的话,因为真的太经典。

人生先有大愿力,而后方有大建树。

我们或许没有大建树,但是不能没有大愿力,每个人的大愿力不同,最贴合实际的就是伤寒论里说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我们逐渐把目光放眼在内在的修养,心就可以沉下来。

你再去投身中医,在入门后,你发现中医的宇宙这么大,一辈子都学不完,你就会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这也是为何我不想在体制内的原因了,因为我需要时间和精力。那到底到什么程度呢,即构建并且完善自己的中医世界观即可。

点到为止,无需再多言。

2024-10-21  于南宁

另外,朱医生10月过后要逐渐停诊,不再接新的病人,因为面临毕业,需要写论文(虽然我不懂能写出啥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毕业需要),同时也留一段时间沉淀自己,我看了5年的病,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